
2004年3月,我省率先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据测算,农民将因此人均减负142元,全省总额达28.2亿元。
然而,农民减负,则县、乡、村要减收。于是乡村集体债权债务高倨不下这个历史遗留难题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省乡村两级负债总额高达137亿元。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对农民稳定形成严重威胁,乡镇政府改革也很难迈出重生的步伐。
从海林市长汀镇出发,辗转颠簸了一个多小时,记者终于看到了暮霭中的平安村。这个有513户人家的大村,在袅袅炊烟中显得十分宁静。然而就在2004年的春天,这里因村集体债权债务问题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平安村是与原新胜村合并而成的村子,有耕地17.5万亩,人口接近2000人,是个以种植玉米、黄豆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大村。
往年,村里集体修个路、搭个桥啥的,村干部一招呼还有人响应,可自从村民们知道农村进行了税费改革,有些人就沉不住气了:“这农业税、提留、两工都取消了,村里哪有来钱道儿?以前欠我家的钱猴年马月能还上?”“修路?不去。村里成了个空壳子,咱不能白搭工,记账能当钱使吗?”
一方面村集体欠农民个人钱,另一方面也有村民欠集体的钱。欠款户对应交纳的税费拖欠不交,却与积极交纳税费的农户一样享受“一免两补”的政策。不欠款的农户很不服气,指责村干部只拿工资,不干事儿。
该要的钱要不回来,该还的账还不上,于是村里出现了混乱局面。村干部在村里从南头走到北头,就遇到好几份要账的;村里有个婚丧嫁娶、大事小情儿,村干部不敢往人堆里凑,万一哪个存款户张嘴要钱,那就是当众“一脸苞米面”。
2003年刚进年关,要账的就“糊”上了村干部家的门。大年三十儿,在别村亲戚家躲了好几天的村党总支书记于延禄刚进家门,就迎头遇见屋里热热闹闹地坐了一炕的要账人。这天夜里,劝走了大伙后,于延禄披着棉袄在村口的路上徘徊了大半夜。村民们讨的是出工出力的钱,要得理直气壮,他不怨。可一想到村里搞公共设施建设没人出工出车,村务工作陷入无法运转的困境,他又愁得直叹气。“一定得想办法解决。”听着大年鞭炮声响,面对茫茫黑夜,他陷入了沉思。
早在十几年前,每年收农业税、提留统筹款及“两工”费时,由于个别原因,部分村民无力缴纳,村干部为完成任务,只得想办法筹集钱垫付。今年10户,明年20户,后年40户,到2003年末,全村500多户中已有185户欠村集体共45万元。这笔钱从哪儿来,几乎都是村集体高息向村里有余富钱的村民借的。
村里没钱向个人借,而另一部分人还欠村集体钱。村集体要为债务尤其是高息抬款支付高额利息,这些支出实际又都摊到农民头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再加上其他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村里的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截至2004年3月,平安村集体债权98.5万元,集体债务84.5万元。这些债权债务使干部和村民关系极为紧张,让村干部和村民都透不过气来。入不敷出,债务沉重,村里无力提供公共服务,连正常运转也难保证。
2004年春节过后,村班子成员就聚在一起商量。一致认为村债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他们查了一大堆资料,并没有相关明确政策和解决的样板。怎么办?有人退缩了。于延禄拍了桌子:“清欠工作对村集体和村民都有利,只要不违纪,不违法,相信全体村民会支持的!”
他们向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镇里积极支持,决定在平安村搞清收欠款、化解债务试点,并派镇经管中心和司法所等部门人员组成试点工作小组,指导和协助工作。
班子成员商议后确定初步思路,首先要遏制出现新的债务,二是要分类核清负债,三是多管齐下果断解决。接下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具体措施是否可行。在上下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了《平安村关于收缴陈欠工作实施方案》。村民们都说,党中央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俺村出台了“平安一号文件”。
2004年3月12日,村里的大喇叭开始宣读“平安一号文件”,一天好几遍。这回村民可都听明白了:从3月16日开始,限七日内还清村集体欠款。在限期内偿还欠款的,一律享受免息待遇。超过限期的,从超期之日起按欠款额的1%%计息。要求5000元以内要一次还清,5000元以上暂时不能还清的,要做出还款计划,分两到三次还清,一般不得超过两年。特困户欠款万元以上的,还款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政策播出前两天,没啥动静,村民在观望。当看到村里党员、干部及其亲属都带头还欠款,就有村民开始陆续还钱。到了第四五天,出现了连村干部也没有想到的场面:办公地点门口排起了队,从早8点到下午3点半,会计忙得连口饭都没吃上。仅一天就办理手续40余户,收现金7万多元。排队的村民取笑说:“还钱还排队,简直像发钱一样嘛!”
鉴于群众的积极性和村里的实际情况,村委会马上公布了方案的第二步、第三步。也就是存款户可直接领取现金结账,还可以存款抵欠款;本村存、欠款户经双方自愿协商,可通过“拉户”方式对转,村财会人员给予办理对转手续。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更踊跃了。台属郝新荣,被村里5户亲戚和要好的欠款户找到,二话没说同意“拉户”。除村里付给他现金2000多元外,其他欠款户与他签订了年底偿还合同。一会儿功夫,郝新荣与村集体的8万元账目就两清了。
清欠进行了十几天,眼看着有能力偿还的都已进行得差不多了,村委会又推出了人性化措施:经核实暂时确无偿还能力的16户困难户,请司法部门公证,分别酌情做出还款计划,少则一年,多则五年不计息还清,到期不履行协议的,依法起诉,使近7万元的“呆死账”有了着落。
从2004年3月16日开始,平安村仅用17天时间,就回收欠款28.5万元,其中回收现金14.9万元,办理“拉户”13.6万元。剩下的16.5万元欠款也做了还款计划,今年年底可再收回6万元。除清收欠款外,村里又将闲置办公室卖了11.5万元,发包荒山林地得承包款8万元,以新胜村红松林50年承包费顶抵借款21.6万元。不仅将村集体欠农户的债务全部化解,把农户过去的“两工”尾欠全部处理完,集体资产还有剩余。
在原集体所欠个人大户台属郝新荣家,院里堆满了今年丰收的玉米。问起他担不担心与他“拉户”的5户村民还不上债,他笑着说,那5户都是要好的亲友,“拉户”是两厢情愿的事,就算不能及时还,也比村里总也还不上有盼头。
当时贷款还债的纪凤山正在家照看外孙女,屋里屋外收拾得利利索索。他家今年种了7亩黄豆,因为负债有压力,所以伺候庄稼格外精心。今年收的1.5万多公斤黄豆能卖3万多元现金,欠信用社的5000元一次性就能还清。他说,当初要不是及时还了欠款,现在就要多付往年的利息3000多元。
平安村人多地也多,且都是大面积良田,是远近闻名的“大豆一品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是32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2900元要高出300元。今年种的大豆、玉米又是丰收,大多数人家年底还账不成问题。村民今年新盖的房子,仅装修最多一家就花三万,最少的也花了1.5万。现在又有37家计划明年盖新房的农户在村里登了记。
村里将还债剩下的20万元,组织修建平安至新安公路。这回家家户户积极响应,每天出车出工达100多个。现在路修好了,大客车一直通到家门口,大家夸村里为村民又办了一件实事。
还清了债务,村民也是无债一身轻,不欠款的农户也心理平衡了,对村干部也都产生了敬佩。村债权债务的解除消除了干群矛盾,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威信提高了,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中安私人侦探自2007年成立至今,团队成员每位都已有20年以上的调查从业经验,有任何疑问,可以联系中安私人侦探18588259958,让我们给您正规、专业、合法的调查方案与意见。